SPONSOR LOGO
Untitled Document

 


 


Untitled Document










登記
排行榜(分隊名稱)
圓玄三中 30
地球小寶寶 27
寶覺 24
香港文理書院 23
小海白 19
北角協同中學 14
葉廖淑貞 7
高雷中學 2
沙田分團 2
孫方中 1

 

圓玄三中 - [環保新聞]
設立環保工業園區一舉多得



近年廣東省不斷收緊環保規定,要求電鍍等重污染行業,需在今年12月31日前,符合國家標準的企業,否則須遷往產業轉移工業園區。但部分園區對電鍍業甚為抗拒,令一些未達標的廠家,陷入既無法續牌,又不得入園區的兩難局面。商會估計,若情況未獲解決,將有150家工廠無法再經營,逾萬名民工「飯碗不保」。

 談起電鍍業,不少人會立即聯想到低技術及高污染等印象,卻往往忽略了其重要性。

珠三角約有300港資電鍍廠

 香港機械金屬聯合總會主席郭振華表示,若大家以宏觀布局的眼界來分析,其實電鍍業是現代工業產業鏈中,一個不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因為所有行業均依靠電鍍業做表面金屬處理,汽車零件、電子零件、家電、手機、玩具等,無一不可需要金鍍業的幫忙。

 郭振華估計,目前珠三角大約有300家港資電鍍廠,僱用約2萬名內地民工,相信約一半的電鍍廠可在年底前,達到國家環保要求。其餘一半則可能需要遷廠。

 他指出,電鍍業界高度重視本身的環保責任,絕對支持國家重視環保,只要當局在推出政策前,向業界作出充分的諮詢,明白業界實際營運情況,並在執法時保持高度透明度和一致性,業界自必全力支持和響應。

未能達標很可能結業

 然而,一些規定卻令人感到為難。舉例說,國家規定危險化學品的工廠,需要與民居距離100米,但不少電鍍廠早在80年代初,已在珠三角充當「開荒牛」,當年工廠附近都是一片農地,根本沒有建築物可言。及後,隨?經濟發展,工廠附近的建築物愈建愈多,有些與工廠的距離僅十多米。

 「並非電鍍廠不願遵守規定,但有關規定沒有考慮到當年的情況。即使廠家願搬到園區,但實際去查詢時,卻拒人於千里之外,不希望重污染行業入園,如此令廠家苦不堪言。」談到廠家的苦衷,郭振華一臉無奈。

 郭振華強調,若這未能達標的150家,最終無家可歸,很可能結業收場。以1名民工供養3員家庭成員計算,萬多名民工「飯碗不保」,將令3萬多人朝不保夕,有違國家構成和諧社會的大原則。

電鍍廠多寡反映當地經濟情況

 再說一個地方有多少電鍍廠,亦可反映當地經濟情況。因為電鍍廠的必須接近工廠,以節省物流時間,故電鍍廠多的地方,其工業必然甚為發達。相反,沒有電鍍廠的地方,工業「好極有限」,當局將電鍍廠趕盡殺絕,其相關下游產業只是遠走他方,屆時當地經濟必然打擊。

 面對如此處境,郭振華提出建言,希望在珠三角設立電鍍業環保工業園區,讓受影響的廠家搬入園區。他解釋,選擇在珠三角,是因為該地區聚集了大批工廠,避免搬遷太遠,令物流運輸增添麻煩,而珠三角眾多城市中,以惠州的位置最適合。

 按初步構思,電鍍環保工業園區至少要容納100家電鍍廠,面積要在200萬平方米以上,園區內設立中央污水處理設施、物流中心、危險倉庫及獨立發電機等配套設施。同時,若港府願「出面」向珠三角地方爭取,必定事半功倍。

官商合作電鍍業前途一片光明

 至於如何籌集興建園區所需的資金,郭振華透露,向投資基金及銀行界介紹園區的建議後,初步反應良好,相信融資不成問題。

 事實上,設立環保工業園區是一舉多得的做法,既保障電鍍廠可以繼續經營,逾萬名民工又可「保住飯碗」。再者,若成功設立電鍍環保工業園區,可發揮示範作用,日後皮革、漂染等污染行業,亦可成立相關園區。

 當然,業界明白國家十一五規劃將環保視為重中之重的課題,各地官員亦將環保作為政績的準則,所以將污染行業視作洪水猛獸之際。但若電鍍環保工業園區能成功運作,既可符合國家環保要求,又要保住這些行業,何嘗不是重要政績?所以,只要官商合作,電鍍等污染行業,前途亦是一片光明。

 



私隱聲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