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ONSOR LOGO
Untitled Document

 


 


Untitled Document










登記
排行榜(分隊名稱)
圓玄三中 30
地球小寶寶 27
寶覺 24
香港文理書院 23
小海白 19
北角協同中學 14
葉廖淑貞 7
高雷中學 2
沙田分團 2
孫方中 1

 

香港文理書院 - [環保新聞]
公屋工程採用微氣候研究提升環保效益 (星島) ( 23/04/2007 )



超過30個興建中的公營房屋工程已先後融入微氣候研究,以提升樓宇的環保及能源效益,提供更舒適的居住環境。房屋署 副署長(發展及建築)馮宜萱今天(四月八日)說︰「都市高密度發展對環境產生影響,因此在設計新屋?時,我們需要研究如何善用風向和日光等天然資源。」她說︰「善用公屋地盤的環境特色進行規劃和設計,有助提升樓宇的環保效益,為居民創造更舒適的居住環境。」她表示,微氣候研究的精髓是在樓宇正式興建前,採用精密的電腦模擬技術以蒐集有關風速、氣流、日照和噪音等科學數據。馮宜萱說︰「掌握了地盤和各項環保效益因素之後,我們將可慎密地進行規劃和設計,讓樓宇的布局和座向,均可充分利用四周環境的優勢,令住宅單位、樓宇公共空間以至露天廣場和四周園林等不同的層面,均可充分運用日光和天然風等天然資源。」她續說︰「隨著自然空氣流通得到改善,加上在住宅單位、公用地方、升降機大堂以至露天地方日照增加,將減少由空調和燈光所產生的熱力,並節省能源。空氣流通的光井有助驅散污染物,減少積聚。而樓宇的遮陰地方和全面綠化則可進一步調和露天地方的微氣候。」預計於2008年完工的牛頭角上?第2及第3期重建計劃是首個採用微氣候研究的工程。其餘陸續興建中的工程分別位於馬鞍山、將軍澳、觀塘及深水?等各區。馮宜萱說︰「自2004年開始,微氣候研究已被列入公屋發展藍圖和樓宇設計的審議部分。」她表示,制定新屋?發展大綱存在一些限制,例如地盤位置、座向、毗鄰發展及道路、結構和建築上的經濟效益等;而微氣候研究有助在這些限制範圍內尋求最佳的設計。她說︰「我們在興建公屋時將繼續透過上述的規劃和審批的過程,以制定最佳的設計方案,提升環保效益。」她表示,房屋署將善用微氣候研究的經驗和成果,以發展和推動更多的環保節能的建築措施。

6S 鄺海彤
香港地少人多,為了解決住屋問題,香港的建築物不斷向高空發展,加上香港的交通頻繁,汽車所排放的廢氣令香港的空氣污染問題日催嚴重。另外,香港是一個處於亞熱帶地區的商業重地,不論冬夏,大部份的商業大廈都長期使用冷氣機,排出暖風和廢氣。而香港的建築物所形成的屏風效應,使汽車的廢氣和冷氣機所形成的暖風不易被吹散,不但使空氣污染日益嚴重和溫室效應,更形成不斷的惡性循環。
現今房屋署於計劃建築時加入微氣候研究,研究風向和日光等環境因素,把可利用的天然資源善用,減低電燈和冷氣的使用。而且良好的通風系統,可以有效的把空氣中的污染物吹散。
微氣候研究令建築物的使用者受惠,也可把環境污染減低。政府應繼續發展環保建築和科技。近年來社會不斷有自願發起的環保團體,這些團體對環保的觸覺為政府提供不同的調查和意見,使政府在推行各項政策的同時能兼顧對環境的保護,而政府對回收公司提供的協助和對市民的環保教育也正在提升。

 



私隱聲明